毫不客气的说,汽车之家是所有的中国汽车媒体中,每年在各大海外车展中投入最大的媒体没有之一!2018年的北美国际车展也是如此,而我很荣幸被选中成为本次北美车展前方报道团队的一员。
长达12个小时的航程实在是煎熬,在奔袭1万多公里后,我们终于抵达了大洋彼岸的美国,开启了本次车展报道之旅。

为了能给网友带来更多更牛X的内容,我和另外两位评测同事提前抵达了美国,我们的第一站是洛杉矶,在这里寻找独家汽车资源,中国首试全新雅阁就是我们的成果之一。
下飞机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跑去租车公司租一辆工作车,要求很简单,首先必须能“装”,其次得够美国,就这样克莱斯勒的Pacifica进入了我们的眼帘,Pacifica其实就是大捷龙的继任者(以下简称大捷龙),巧的是我们第二站底特律租到的还是大捷龙,除了颜色哪哪儿都一样,在美国开了半个月的大捷龙,对它的了解可谓是相当充分了,接下来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大捷龙的深度试驾感受。

说实话,最初我也没想到大捷龙在美国如此受欢迎,但呆了近半个月后,我发现在美国遇到大捷龙的频率确实很高,不亚于在国内见到奥德赛和GL8的频率。它有什么本事,征服了美国如此之多挑剔的消费者。


不知您记不记得上一代大捷龙长什么样,它那方正的造型确实太过商务,不太适合家用,但全新大捷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车身变得圆润了很多,看起来年轻、时尚了不少,开它出门不用担心被误认成是老板的司机了。美版低配大捷龙配备的是卤素光源的前大灯,照明效果一般,其实美国消费者不是特别在意大灯的光源,很多车都是卤素的,而国内销售的大捷龙近光灯是氙气的。

相关车型车身尺寸对比(单位:mm) |
项目/车型 |
全新大捷龙(美版) |
老款大捷龙 |
别克GL8 Avenir |
日产贵士 |
长度 |
5177 |
5218 |
5203 |
5109 |
宽度 |
2022 |
1998 |
1878 |
1970 |
高度 |
1775 |
1750 |
1805 |
1852 |
轴距 |
3089 |
3078 |
3088 |
3000 |
得益于协调的车身比例以及流畅的车身线条,使得车侧看起来并不乏味,在设计层面基本找不出什么瑕疵。全新大捷龙在车身尺寸方面基本处于同级别的主流水平,车身宽度和轴距跟竞品比有微弱的优势。

美版低配车的17英寸铝合金轮圈造型过于普通,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车侧的美感,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国内在售大捷龙所配备的18英寸亮面轮圈,看着更有质感。美版大捷龙的轮胎跟国内车型也有区别,试驾车配备的是主打燃油经济性和操控稳定性的横滨AVID S34,而国内车型使用的是耐克森NPriz RH7a轮胎,强调行驶稳定性以及雨天的行车安全性。



D柱的设计很有创意,达到的视觉效果也挺不错,双电动侧滑门不仅提升了实用性,还显得很上档次。另外,利用车钥匙远程着车和远程开关车门的功能非常实用,在寒冷的冬天提前把车热好,在乘客快走到车边儿前把门自动打开,让乘客以最快的速度钻进车厢,能提升不少用车的幸福指数,在冰天雪地的底特律我们就是这么做的。


车尾在设计上没有什么特别抢眼的地方,贵在简单耐看,车尾轮廓比较方正,看起来很敦厚,能够给人带来踏实的感受,这对于一款MPV来说这就足够了。
全新大捷龙可不单单是外表实现了逆生长,内饰同样变得更加年轻,更有现代感,中控台的结构很MPV,设计上融入了更多曲线,使其看起来更加温馨,更适合家用。


克莱斯勒家族款式的方向盘手感饱满,多功能按键位置合理且易用,我个人认为如果能使用国内在售大捷龙的双色方向盘那看着就更棒了。

前排座椅扶手差评,窄不说,还不能独立调节高低,跟它的大块头身形不太匹配,长途驾车时,手臂没法得到更好的放松。


中控多媒体触摸屏同样得给差评,尺寸小的可怜,实在对不住它的身价,不过好在触摸灵敏度以及使用逻辑比较合理。该车虽配备了倒车影像和倒车雷达,但对于一个尺寸这么大的车来说,仅仅是够用而已,如果能配备全景影像功能那就更好了。

别提我有多爱前排座椅加热这个功能了,在寒冷的底特律它简直就是个大救星,加热效率挺高,不大一会儿就能感受到热度,不好的是它只能通过中控屏幕调节,如果在空调控制区域增设两个物理按键,那用起来会更加便捷。



经过几天的深度使用,我发现大捷龙作为一款MPV在细节上考虑的确实挺周到,比如该车配备的为驾驶员准备的广角镜和开关后排车门以及尾门的按键。



参考该车在国内的售价和定位,它在内饰的用料方面只能算及格,尤其是前排门板内侧可以使用更多软性材料乃至皮革包裹。大捷龙在主副驾驶座椅旁边均设置了专门用来放雨伞的槽,比较贴心。
看到大捷龙的第一眼,我就知道它在乘坐空间方面肯定不会让我失望,毕竟车身尺寸摆在那儿,接下来咱们就去看看它的实际空间表现以及关于乘坐方面的体验。

前排乘坐舒适性没有让我失望,皮质座椅能够提供非常不错的乘坐体验,座椅对于身体各部位的支撑也比较到位,长时间乘坐不会感到不舒服。



在MPV中大捷龙的后排地板算是比较高的了,尤其是对于老人和小孩来说,上下车挺不方便的。该车采用的是“2+2+3”的座椅布局形式,按理说第二排的两个独立座椅应该是全车最舒服的位置,然而大捷龙的第二排座椅坐着并不是很舒服,原因在于座垫偏短偏窄并且靠背还很单薄,此外,它的扶手同样只能跟随靠背角度的调节而改变,再次拖了舒适性的后腿。


第二排可独立控制空调,但唯一一个控制装置被装在了副驾驶后方的车顶上,这就意味着坐在主驾驶后面的乘客需要起身去另一侧才能控制空调,这个设计欠考虑。另外,美版低配大捷龙是没有天窗的,但国内消费者不必担心,因为国内在售车型不仅配备了全景天窗,而且第三排还有一个小尺寸独立的天窗。



进出第三排的便利度也是考量一款MPV好坏的重要依据之一,大捷龙的第二排座椅中间的通道比较宽,进出第三排还是比较方便的。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低配车型,也拥有第三排遮阳帘。
● 乘坐空间展示:




大捷龙的乘坐空间还是比较宽敞的,即便是第三排也能坐下身高190cm的体验者,在这半个月的实际用车过程中,我们从未被与空间相关的问题困扰过,它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我们底特律车展的乘坐通勤主力车。


大捷龙的第二排座椅没办法前后调节,无法为第三排乘客腾出更大的腿部空间,乘坐空间灵活性不太好,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它的第二排座椅是可以完全收纳到地板内侧的,这是其他MPV所不能实现的。



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收起来后,能够形成一个超大的储物空间,值得一提的是,地板还是几乎纯平的,装载能力惊人。在跟大部队于底特律汇合前,我和另外两个同事一直待在洛杉矶,那些天我们将第三排座椅放倒,在舒服的坐三个人的同时后备厢还能轻松装下我们所有的行李,非常棒的空间表现。
作为一款MPV,储物空间也是消费者非常关注的要素之一,满员出行时,车内人员的随身物品都得有合适的放置位置。





该车的前排储物空间不仅数量丰富,而且还个顶个的大,在这半个月里,我们几个大男人上车后,都是随手把吃的、喝的、钱包、手机随手一放,基本不必担心空间不够用,长途行驶时随身物品较平时更多,但也基本都能找到合适的位置。




第二排的常规储物空间也算够用了,只是杯架的位置安排的不太合理,门板上的杯架有些靠下,而在主副驾驶座椅之间的储物台上也有两个供给第二排乘客使用的杯架,但这几个杯架用起来都不太顺手。第二排我最喜欢的“储物空间”当属地板下方隐藏的超大容积储物盒了,我们外出工作时会携带非常多的拍摄设备,而且也都不便宜,按之前的习惯,离车后我们都会将这些设备随身带走,但来到大捷龙上,我们离车后可以安心的把相机、电脑等物品塞在地板下面。

第一、二排的储物空间已经足够给力,来到第三排还有不少储物空间可用,大捷龙真应改个名儿叫“大捷容”。
● 动力系统/驾驶感受:


在国内销售的大捷龙仅有一款配置车型,它搭载的是3.6L V6发动机加9挡自动变速箱的动力组合,3.6L的排量在中国市场堪称“大排量”了,9AT变速箱挡位数也够多,比较先进。

美国人开车普遍比中国人规矩些,很少有人会随意变道加塞,也基本没人慢慢悠悠的行驶压低整条车道的行驶速度。他们在该停的地方一定会停稳观察,该走的时候也绝不含糊,起步加速时大家开得都挺生猛,从辅路并到主路后也会立即大脚油门提速,不给后车的正常行驶造成影响,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城市通行效率远比中国高的多。



正因此,美国消费者对车辆的动力性有更高的要求,在这半个月的使用过程中,大捷龙的3.6L发动机在动力性上没有让我们失望。抛开参数不谈,这台3.6L发动机的动力储备确实充沛,动力的输出线性且顺畅,大脚油门提速时,车辆能爆发出一股愣劲儿,即便是满载状态,依旧能够从容的提速。另外,它的后劲儿也挺足,高速超车能够给你足够的信心。
9AT变速箱不仅技术先进,实际的使用体验也很好,换挡逻辑聪明且不拖沓,跟发动机配合默契,全新大捷龙的这套动力系统开起来很得心应手,真挺不错。

跟想象中不同的是,美国的道路状况远不如国内的柏油马路,尤其是高速路和城市道路,即便是像洛杉矶这种经济发展得比较好的城市,道路状况也很一般,更别提最近几年经济萧条的底特律了。路面的不平整再加上美国人开车本身比较快,因此他们更喜欢悬架比较软,底盘相对更厚重的车。
全新大捷龙的底盘就属于那种沉稳的类型,它比一些德系MPV的悬架软,而比部分日系MPV厚重感更强,城市里开着不颠,高速行驶时也很稳健,没有发飘的迹象。另外,来自路面的颠簸也基本都能被隔绝在地板之下,挺有质感的。

大捷龙的隔音也能令人满意,风噪、路噪、发动机噪音都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高速行驶时,车厢里算不上安静但也没有那么吵,对于车内乘员之间的交谈基本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 全文总结:
全新大捷龙在美国的售价区间为28995至42495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8.3到26.9万元,以这个售价来看它的性价比确实非常突出,但当它以进口身份引入国内后,售价已经达到了49.69万元,着实不便宜,加上克莱斯勒品牌在中国的认可度并不是很高,导致了这款全美MPV销量冠军在中国混的不太好。那么在国内花五十万买它值么?说实话我认为不太值,但它有三个能说服部分消费者为其买单的特性,其一是进口身份,第二个是足够大的空间,第三个则是优秀的动力系统。(文/图/摄 汽车之家 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