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评测

试驾全新换代日产轩逸 放大舒适性标签

发布时间:2019-06-28

驾驶感受

在聊第14代轩逸之前,我想先说一下现款13代轩逸给车主留下的印象。从机场回家的路上,恰好遇到的是13代轩逸。这个车主是全职滴滴司机,车买了一年,已经跑了89000+的公里数。我觉得对于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的他而言,轩逸已经成为这一年中陪伴他时间最长的朋友。

为什么买轩逸?

这位司机师傅的回答很简单,当初选车的时候他和朋友一起决定投身于滴滴快车行业。面对同级的选择他们PASS了朗逸,原因售价、油耗高一些。最终,他选择了轩逸因为空间大开着坐着都舒服,他朋友选择了雷凌。

轩逸和雷凌:

“相比于雷凌,轩逸特点就是空间大,而且座椅特别舒服。尤其是座椅,我哥们那雷凌,我俩工作时长差不多,他开那车总说座椅久坐不舒服。我也体验过,确实没有轩逸软和。但雷凌明显的开起来更有劲,感觉俩车动力差的挺大。”来自于轩逸车主。

第13代轩逸 滴滴车主用车油耗实拍

油耗表现:

“我的工作时间是白天,基本上从还没日出到日落之后吧。而且也都是就在北京市区开,显示的6.7L/100km,我觉得挺省的了。”轩逸车主

在试驾第14代轩逸的当天,官方也设定了一个节油挑战赛。但因为时间原因,我们没参加这个挑战。决定以更真实的驾驶习惯回到酒店,满载四人顶着限速,红绿灯起步也是属于深油门式驾驶习惯,我们到达酒店后表显油耗是7L,虽然并没有达到严谨的参考价值标准。而第14代轩逸官方公布的综合油耗为4.9L/100km。对于全新一代HR16发动机的诸多技术提升,我们也很期待拿到本地试驾车做油耗测试。


自2006年轩逸引入国内市场至今,也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如今已经发展到第14代的轩逸,在整个汽车市场中,也算是长寿车型了。且第13代仅在国内市场去年就完成30万销量的成绩单,可想而知国内市场对于轩逸的认可度。如今第14代轩逸此前已经在上海车展上首发亮相了,对于造型就放到后面那页简单回顾了,今天主要聊聊驾驶及依旧优秀的空间表现。

驾驶感受:

轩逸依然采用的是1.6L自然吸气发动机+CVT变速器,且从与官方的产品沟通来看,轩逸暂时不会引入涡轮增压发动机。那么这台1.6L发动机被官方称为第三代HR16发动机,参数相比老款略微提升,最大功率为102kW,峰值扭矩为169Nm(老款93kW/168Nm)。匹配XTRONIC CVT变速器,并针对带轮和钢带进行优化,使变速比达到8.7,等同于市面上主流的8AT变速器。

日产-雷诺联盟CMF超级平台

基于日产-雷诺联盟CMF超级平台打造的第14代轩逸,是既奇骏和逍客之后的第三款车型。除了在车身尺寸方面的变化外(车身长度增加10mm,宽度提升55mm,轴距加长12mm),针对车身高度也有所调整,降低了56mm从视觉上让这款家用车更加低趴,富有战斗气息。车身重心降低17mm,以拥有相比于现款车型更优秀的过弯表现,对于侧倾的抑制更显著。

依旧还是1.6L+CVT的动力组合,自然我们也不能对轩逸强加缺乏运动性的标签。毕竟它的目标人群是85后的以家庭为单位购车的人群,而且当时东风日产的辛总说了一句话我觉得也挺对的,大概意思就是其实这些当年的年轻人在强调运动驾驶之后,也在慢慢变老,随着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的增大,更舒适的驾驶环境是给予他们一天工作之后相对放松的时刻。

从城市驾驶来看,如果排在红绿灯杆位,绿灯的那一刻确实需要深油门,随着转速提升至3000rpm之后,才会以一个平顺的提速状态将车拉向前方。油门踏板的调校偏轻,是我们熟悉的日系车设定。响应速度算快,但不会有窜车的现象出现。这样的设定,相对于城市拥堵驾驶会更轻松一些。对于轩逸的定位而言,放弃运动以追求更平顺的驾驶感受,这个取舍还是很正确的。

不过这台CVT变速器在保证平顺的同时,在急加速状态下会模拟出类似于AT变速器的降档动作。在转速嘶吼着,冲向前方时,这个动作会让我稍稍嘴角上扬。和全新天籁一样,在挡把上隐蔽的位置设置了运动模式,带来的变化是转速的爬升动作更迅速,嘶吼声更强烈,提速感也相应增强了。除了超车状态,其他时候其实没必要用这个模式。

采用三辐式平底方向盘,这样的设计跟外观的运动气息保持一致。不管动力单元如何,起码外观和内饰所强调的是相同的气息。转向的手感偏轻,相比于丰田雷凌而言转向比也更大一些。面对日常城市驾驶,以呈现更加轻松的转向手感。配备的电动助力转向,根据车速的不同以调节转向力度。

悬挂的调校配合全新的座椅,真的是太舒服了。相比于第13代轩逸,新车的坐垫厚度增加。坐进主驾的一瞬间,就像是坐进了舒服的真皮沙发,身体被完全包裹在其中。虽然是后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挂,但避震设定是明显偏向于软而设定的,再加上偏长的悬挂行程,可以有效过滤路面的震动,即便是冲过减速带,后排也没有出现生硬的抛离感。轩逸最大优势,依然是舒适性。

14代轩逸相比现款在超高强度钢采用比例方面提升至27.2%,抗扭刚性提升了34%。且前悬架也从U型半框副车架改为全框式副车架,以进一步提升刚性和稳定性。在全面优化的空气动力学之下,第14代轩逸的风阻系数降低至0.26cd。且配备了同级唯一的主动式进气格栅技术,以进一步降低风阻,提升燃油经济性。

造型回顾&总结

外观和内饰的造型再回顾一下,本页提前预告,空间部分高能预警。

第14代轩逸采用日产全新的V-Motion 2.0设计理念,深V字形的格栅造型,让视觉重心更低,相比于朗逸、雷凌而言,外观造型上更具运动气息。而且与全新天籁也拥有很高的相似度,就前脸的造型而言,甚至雾灯区的设计更漂亮。柳叶式头灯采用全LED光源,内部构造加入了矩阵式设计,犀利、科技。现在因为还没上市,所以关于头灯的配置暂时还未透露。就竞争对手而言,丰田雷凌是全系标配LED头灯的。

虽然相比于现款车身长度没有变化,但是全新轩逸造型更加低矮,车身也变得更宽。在静止的时候看它,会有一种强烈的运动气息。C柱的设计和溜背车型异曲同工,也让它显得更加修长。后排车窗的面积也明显缩小,看似后安排的乘坐空间被打压,实际表现。。。往下拉。

车尾造型也与现款车型截然不同,新车的造型更注重横向视觉感。尾灯的设计和行李厢盖上的线条,让全新轩逸拥有更精致的臀部曲线。

在科技配置方面,我们今天体验的这台顶配轩逸配备了包括IFCW超视距碰撞预警、变道盲区预警、车道偏离预警、倒车车侧预警和智能疲劳驾驶预警在内的多项行车安全配置。因为是试装车,我以为暂时没有匹配定速巡航模块,但从目前的配置来看,确实未配备定速巡航,这也确实有点不解。

全新的双色内饰设计,相比于老款车型,车内质感拥有飞跃性的提升。最重要的是,完全没有老款车型上那种塑料感。大量软性材质覆盖,并配以明缝线,这种质感向大哥天籁看齐。

方向盘的握感很舒服,粗细程度恰到好处。老款车型上按键区银色的装饰总算取消了,全新设计的按键在操作逻辑和阻尼感方面都表现不错。再加上相对偏轻的转向力度,即便是小女生驾驶,也不会觉得吃力。

配备机械仪表+7英寸液晶屏的设计,操作逻辑易上手,简单明了。并且能够根据车载导航,在屏幕上显示导航信息。

8英寸的悬浮式中控屏,由于是试装车的原因,车机系统还不是最终版本。而且在实际使用时,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所以还是等拿到量产车在体验这块屏吧。

在节省排挡杆周围空间和降低成本的作用下,轩逸也改为脚刹。也自然不会配备AUTO HLOD这些功能了。如果脚刹的位置,能在往左移动一些就更好了。

全新轩逸的车内储物空间挺丰富的,除了常规的储物格外,在挡把前方的储物槽,可以容纳下几乎所有目前常规的手机尺寸,且配有防滑垫。后备厢开口高度相比老款降低,内部空间表现依然充裕。关于后排座椅无法放倒这一问题,我们也跟轩逸之父张总做了沟通,之所以第14代依然无法放倒,其实也是集合了实际车主的调查,以及研发方面的原因。张总说,在车主调查中,只有很小很小比例的车主会在意这个问题,而且其实在实际使用中的使用比例也非常低。并且也会增加更多开发成本,所以依然保持不能放到。

乘坐空间表现:实际体验者身高170cm

总结:

从最新的销量数据来看,昔日蝉联销冠宝座的第13代轩逸,目前被最直接的竞争对手朗逸拉开了将近5000台的差距,排名也跌到第四。持续奋斗了7年之久的第13代轩逸,也终于迎来了全新换代轩逸的助阵,但小13并不会退出舞台,而是将以轩逸经典的命名方式与14代同堂销售。

那么对于全新换代轩逸来说,能不能夺回来销冠的宝座,确实不好说。因为这次是试装车,还有部分配置和功能还没有调整完毕。而且配置方面,现在也无法得出谁性价比更高的结论。从产品角度来说,全新轩逸将舒适性的标签再次放大,也放大的更加透彻,无论是方向盘握感、座椅舒适度以及底盘及避震的质感。全新的外观造型,也是明显的加分项。最后关于价格,待7月份的发布会我们见分晓。

推荐资讯

马来西亚媒体试驾奔驰EQB 300 四四方方的电动盒子

张叔试驾全新BJ40城市猎人版 由内而外全面进化

卷出C级轿跑新高度 静态体验智己L6

超凡实力的世家级硬派越野 试驾全新BJ40刀锋英雄版

更省心的个性化混动SUV 试驾广汽本田致在e:HEV

相关车型

日产轩逸